视听中心 SHI TING ZHONG XIN 查看更多>>
探秘佛光寺(上)
五台山风景区11月1日起执行淡季票价政策
 
探秘佛光寺(下)
山西高速交警二支队九大队开设假日快处快赔服务
景区资讯 JINGQU ZIXUN 查看更多>>
品牌旅行社 PINPAI LVXINGSHE 查看更多>>
寺庙大观 SI MIAO DA GUAN 查看更多>>
五台山南山寺石雕欣赏
华北屋脊 五台山的清凉世界
 
佛国之夜
寿宁寺
您所在的位置:首 页 > 特色旅游
清凉景区
编辑:李雨峰     2017-07-14 10:59:21       来源:五台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

  摘要:位于台怀镇西南,面积2平方公里,以清凉石、清凉寺为标志而命名。这一景区还有以五丈余大佛和保留有唐代古迹而闻名的金阁寺。

  清凉寺

  位于中台顶西南部的清凉谷,海拔1800米,两侧山峰挺拔,松柏密布,谷中流水潺潺,白云飘飞,雾气回岚。即使炎炎夏日,这里依然凉风习习,冷气森森。使人顿感这便是名闻遐迩的清凉胜境。清凉寺中置放着具有传奇色彩的清凉石,清凉谷北岩为清凉泉。清代乾隆皇帝有“清凉寺”诗云:“莲宇台西麓,棒蹊一往寻。石潭空禅性,松籁发仙音。春转喧迎客,冰融雨坠林。清凉名独占,分别不生心。”

  清凉寺始建于北魏,是五台山最早的寺庙之一。702年(长安二年)武则天自称神游五顶,救命重建清凉寺,第二年竣工。武则天派大德感法师率百余僧人从长安到清凉寺举办法会,并封大德感法师为昌平开国公,食邑一千户,住清凉寺。唐代管理五台山佛教事务的僧正司,就设在清凉寺。历代屡有修葺,最后一次在清代乾隆年间。寺宇坐东向西,规模宏大,建筑整齐,有山门3楹,钟鼓楼各1,枋1,亭1,前殿3间,正殿3间,前后配庑24楹。寺旁有精舍正殿3楹,配庑轩亭18楹。在“文化大革命”中被破坏,所有寺庙建筑几乎荡然无存,只留下两排石碹窑洞和清凉石。

  改革开放后,随着国家宗教政策的落实,五台山有志僧人自愿到清凉寺,发宏愿在荒凉的古寺废墟上重建清凉寺,重振古寺雄风。1996年,香港黄慧卿女士来朝台,目睹清凉寺殿毁寺败的情景,慨发大愿,重修清凉寺,投资300余万元新修了大殿二处。五台山圆照寺妙空又从缅甸请回20尊大型汉白玉佛、菩萨像,供于寺内。

  复建的寺宇主要建筑有天王殿、大雄宝殿、三大士殿。天王殿5开间,面宽14米,进深9米,单檐歇山顶,檐下设13斗拱,古朴典雅。殿内主供弥勒佛玉雕像,两旁为四大天王。大雄宝殿面宽5间,17米,进深3间13米,重檐九脊歇山顶、八架椽,外观二层楼,内为一大殿。栏额斗拱,装饰华丽,彩画新颖。殿内供缅甸玉雕佛像释迦牟尼佛、药师佛、阿弥陀佛,高约3米。三佛背后背光华丽,雕镂二龙戏珠火焰纹、莲花、佛像等。佛像雕刻体现了南方雕刻的艺术特征。三大士殿亦是5开间,单檐歇山顶,殿内高大宽阔的须弥座上,置莲花台,供文殊、普贤、观音三大士像。菩萨像皆是山西省文物局高级工艺师胡银玉彩塑。

  清凉寺住持演明法师与香港黄慧卿居士致力于重振清凉道场,正在继续努力再建五方文殊殿、五百罗汉殿、弥勒佛殿等。从缅甸已请回玉雕五方文殊和四面文殊及卧佛。卧佛体长6米,头高2.5米,是五台山最大的卧佛,卧佛呈侧卧姿势,螺旋发髻,嵌有宝石,面形椭圆,两耳垂肩,右手弯曲扶头,左手贴身伸直,右腿伸直,左腿微曲,身披袈裟,卧于石板,显得安祥自在,慈悲和善,显示出佛家慈悲为怀、普度众生的心态胸怀。

  清凉石

  清凉石,置于清凉寺内。石长5米,宽2.6米,厚2米。石面平整光滑,色呈青蓝,自然文藻。石上仿佛有经文字样,但辨认不清。

  清凉石又称歇龙石。相传远古时候,五台山气候恶劣,赤日炎炎,沟无清水,坡无青草,农民们无法耕种,生活煎熬。文殊师利率众来此演教说法,为拯救众生,决心要改变这里恶劣的气候。一天,东海龙王要请文殊菩萨到东海龙宫讲经说法,教化眷属,并许愿说:“只要菩萨前去,龙宫所有奇珍异宝,菩萨喜欢什么,就赠送什么。”文殊跨上青狮直奔东海。佛经讲毕,文殊什么也不要,却点名要龙宫旁边的一块石头。原来那块石头叫歇龙石,清凉异常。凡人只要石上一躺,百病痊愈。龙王心中虽不愿,但又想石块巨重,无人能带走,便答应了。可文殊菩萨对着石头默念几句,用手一指,歇龙石变成指甲那么大,装入文殊袖中,跨上神狮,悠悠然带回五台山,放置于此。之后,五台山立即变得清凉起来,人们开始安居乐业。自此,山则又名为清凉山,放歇龙石的山谷便称为清凉谷。北魏孝文帝时,在放置清凉石的地方建起清凉寺。因为文殊菩萨曾坐在清凉石上,讲经说法,因此,清凉石又称“曼殊床”。清凉石有一奇,就是巨石重达数十万斤,但游人们用肩一扛,竟能微微晃动。佛教徒认为是诚心所致,其实是下边支撑着一块鹅卵石。清代康熙、雍正、乾隆皇帝曾多次朝拜清凉石。乾隆曾写《清凉石》绝句一首:“清凉山里清凉石,恰似东坡凿井泉。白足僧人冀檀施,鞠躬扛动表诚虔”。五台山僧人历代都把清凉石当作神灵供奉着,石前香烟不断,缭绕飘渺。

  古清凉

  站在清凉寺外,远眺清凉谷北山,只见在壁立万仞的高山半腰中,显现一座红墙灰瓦的建筑,这便是由唐代法聚和尚所构兰若,后人称为古清凉。寺内东、西、北三面有殿堂房屋11间,北面5间窑洞供毗卢遮那佛。寺宇虽小,却结构紧凑。唯交通不便,住寺僧人吃水运粮,皆须攀援而上,故久不住人。近年有一苦行僧悟来居于古清凉。旅游者仰视观望,只能望寺兴叹。

  罗汉洞

  在古清凉西侧200米处的一个避风向阳的山窝中,有一天然石洞,称罗汉洞。洞口高1米,宽1米,深约10米,屈身钻入,内洞宽敞,洞顶时常滴水,空气湿润,凉爽宜人。洞内有一水池,直径2米,清澈甘美,长年不溢不涸,称为清凉圣水。凡朝礼者,必以饮用为快。洞口塑4尊石雕罗汉,造型粗犷,工艺简朴。洞口建瓦房3间,一堂两屋,堂屋与洞相连,可出入洞内。罗汉洞背靠悬崖峭壁,面临深谷涧溪,静谧幽雅,是佛教徒坐静修禅理想之所。

  金阁岭

  金阁岭是一座东西走向的大山,有如一条横卧天地间的巨蟒,气势磅礴,岿然不动。这里是五台豆村到台怀的必经之地,也是登临南台、中台的必经之路。据《清凉山志》记载,宋朝承相张商英朝拜五台山时,曾在金阁岭上看到金阁浮空的景象,还有金桥和金色相轮,从为是文殊菩萨显圣。从此,金阁岭圣传为美谈。

  1997年,五台山风景区政府在金阁岭上修建雄宏的牌楼一座,作为风景区的西山门。牌楼为4柱7楼,楼身3高4低,由柱、杭、斗拱、楼檐、花板等组成。4个方形柱墩为汉白玉石雕,柱子为钢筋水泥结构,楼头斗拱、雀替为木结构。牌楼中间宽7.5米,两次间宽3. 5米,柱高5米,正楼高13米。正、次、边、夹楼高低参差,错落有致,两面对称,结构和谐,造型优美。白色的柱墩,红色的圆柱,金黄色的琉璃瓦顶,楼脊上二龙戏珠,活龙活现。楼头飞檐挑出,翼角高翘,斗拱铺作,华丽精致。中楼正中,一面书“五台圣境”,一面书“佛教圣地五台山”。建筑气宇轩昂,玲珑精巧,古朴典雅,富丽堂皇,为仿古建筑的精品。

  金阁寺

  走过金阁岭牌楼,一座金碧辉煌的寺院便呈现在路畔山腰,这就是金阁寺。

  金阁寺,始建于唐,相传“昔人见金阁浮空”而建寺。770年(大历五年),唐代宗派遣从印度来的不空三藏来五台山,由其弟子含光督工,建造金阁寺。铸铜为瓦,瓦上涂金,以合“金阁”之名,遂名金阁寺。不空三藏法师是当时新兴密宗的主要创立者,他在金阁寺开创了密宗灌顶道场。历史上,金阁寺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它是古代中印文化交流的实证。

  金阁寺历史悠久,但现存寺庙建筑,均为明清遗物。千手观音殿面宽7间,37米,进深6间,23.2米,重檐歇山顶,三层楼阁,四周出廊,雄伟壮阔,系明代重建。殿内主供千手观音铜铸像,身姿沉稳,姿态威严。像高17.7米,致使游人不得不仰视而观,是五台山最高最大的佛、菩萨像,显示了明代铸造工艺的高超卓越。千手观音旁塑文殊、菩贤。殿两壁各有塑像12尊,合称二十四诸天。西南面两尊较小塑像,为唐代宗和道济和尚。观音殿后建有石碹洞室,建木结构殿堂19间,其中毗卢殿5间,另有地藏殿、玉皇殿、三皇殿、圣母殿等。19间殿内塑像庞杂,颇具道教色彩。楼殿后为大雄宝殿,内供三佛及十八罗汉。

  寺左侧于1986年新建六角碑亭,亭内立石碑一道,上刻“日本国灵仙三藏行迹碑”,为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题写。灵仙大师是日本奈良兴福寺僧人,820年(元和十五年)来到五台山,长住7年。日本僧人及游客朝礼五台山,瞻仰灵仙法师行迹碑,莫不肃然起敬,祝愿中日两国人民世世代代友好下去。

分享到:
  相关链接
五台山南台:一位貌美如花、孤傲冷峻的公主 ( 2016-06-08 )
五台山北台顶 ( 2017-05-22 )
在五台山邂逅东台雪景 ( 2016-11-30 )
黄河新闻网忻州频道忻州新闻网山西新闻网中国青年网忻州日报网央广网中新网新华网人民网四川新闻网黄河新闻网青海新闻网宁夏网千龙网大连新闻网北方网国家宗教网西部网大众网腾讯雅虎网易新浪搜狐华龙网大河网东方网东北网中国西藏网长城网
本网站由黄河新闻网五台山频道版权所有
晋ICP备06001850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晋B2-20060016 189     广告经营许可注册:1409005000183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晋)字第001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407     晋公网安备14010102000030号
新闻热线:0350-6542809   广告服务:13935060925   监督电话:0350-3309553   官方QQ:2552872947   电子邮箱:hhwts01@163.com
主办:五台山风景区区委   五台山风景区人民政府     关于我们人员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