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睺寺位于五台山台怀镇显通寺和十方堂(广仁寺)之间,原来是一座青庙(汉传佛教寺庙)。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康熙皇帝为了巩固对蒙藏地区的统治,特别是为了“绥柔蒙古,大兴黄教”,又将五台山的一些青庙,改为了黄庙(藏传佛教格鲁派寺庙),其中包括罗睺寺。如今青海、西藏的喇嘛教信众来五台山朝拜,几乎都要到这里礼佛。
罗睺寺创建于唐代,现存寺院面积不大,寺内共有天王殿、文殊殿、大佛殿、藏经阁等主要建筑,山门前两旁的石狮,一雄一雌,硕大雄浑,是唐代的遗物。台怀镇中心区的众寺院内很多都有石狮,但唐代的遗作只有这一处。寺中的文殊大殿内,供奉着“骑狮文殊菩萨像”,塑像的面部呈乳白色,也称“白文殊”。这里的文殊菩萨是骑着狮子卧在莲花台上,而不是站着或者卧在砖台上;菩萨肩膀两边伸出肩花,分别放着经书和智慧剑,这些都体现了黄庙中“文殊菩萨像”的造像特点。
文殊殿北面是大佛殿(大雄宝殿),殿前有“御制石碑”两块。一块是康熙十一年(1672年)二月立的,刻的是康熙皇帝写的《重修清凉山罗睺寺》碑文;一块是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康熙题写的罗睺寺碑文。殿内还悬挂这乾隆皇帝的御匾两块,一块上书“慧灯净照”,一块上书“意蕊心香”。
罗睺寺后殿有一个著名的“开花见佛”装置,是用寺院内的一棵“圣树”做成的,是五台山十分著名的景点。殿中高高竖立着一座莲花台,这是一个转盘,有水波形状的雕刻。转盘内侧安装了四方佛,二十四诸天和十八罗汉画,中央有木质花瓣。启动机关,花瓣便会张开。当花瓣开放时,背对背、面朝外的四尊佛像便会显现,出现“开花现佛”景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