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龙泉寺,俗称九龙岗,位于五台山台怀镇西南5公里九龙岗山腰,因旁有龙泉而得名。寺始建于宋代,当时是杨业的家庙,祭祀为国捐躯的亡灵。清乾隆十年(公元1745年),成为佑国寺的下寺。清光绪三年(公元1877年)佑国寺主持普济和尚募化布施修建龙泉寺。民国年间(公元1912-1949年),龙泉寺主持护泉扩建本寺,并雕造了普济和尚墓塔和石牌坊,扩建工程历时九年,奠定了今日龙泉寺的规模。 

寺坐北朝南,依山势而建,由东西并列的三座主要院落组成。东院为佛殿院,中轴线上建有山门天王殿、观音殿、大雄宝殿,两侧为钟鼓楼、配殿。中院为塔院,中轴线上建山门、过厅、祖师殿,院内建普济禅师墓塔。西院由山门、文殊殿和东西厢房组成,院中央建岫净文公和尚墓塔。寺内共有各种殿堂、僧舍165间,占地面积15950平方米。整体布局合理,建筑高低错落、主次分明,在建筑空间处理上极具创意,对研究中国山区佛寺建筑布局有重要参考价值。 



寺内存民国年间(公元1912-1949年)彩塑约50尊,壁画53平方米。该寺石牌坊、普济禅师塔、影壁及建筑上的汉白玉石雕是国内石雕作品中的精品。 



龙泉寺为清代晚期至民国时期五台山地方建筑的典型代表,对于研究这一时期五台山寺庙建筑的演变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1986年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